运用地方党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以依托广东党史资源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例 -www.凯发

运用地方党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研究——以依托广东党史资源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例 -www.凯发

  摘 要:地方党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开展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党史学习教育,也有助于贴近地方实际、结合日常生活,扩充教学内容,增强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教学设计为例,内容上依托广东近代革命实践讲授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历程,围绕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建党活动和革命实践探究中国革命路线、纲领和道路的形成,从中呈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形式上建构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网络互动、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立体课堂;方法上采用理论讲授、知识抢答、话题讨论、直观演示、读书指导、参观走访、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教学法,从而构建地方特色、联系实际、自成体系又回归教材、彰显思想、突出主旨的教学体系,达成从知识学习到价值引领、实现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广东党史资源;课程教学;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课程教学的思路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运用地方历史文化和新时代改革创新素材尤其是地方党史资源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是构筑生活情境盘活思想理论存量、做大思想理论增量的关键环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因材施教,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的教改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向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使之与理性思维和观念世界相互渗透和协同,实现意识形态柔性精准灌输的本质体现。

  广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历来富有革命传统。从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到戊戌变法中的康有为、梁启超,再到领导辛亥革命的孙中山,广东仁人志士在近代中国的变革图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后,在广东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及其中国化大众化、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发动工农运动、建立统一战线、独立领导城市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南方战略屏障和战略缓冲地带、开辟华南抗日战场等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创造了诸多全国意义上的“第一”。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其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思想源头,该篇文章后成为《毛泽东选集》开篇之作。鉴于广东拥有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革命资源并对中国革命具有独特贡献[2],在庆祝建党百年的历史节点,各地各层次学校结合具体实际,依托广东党史资源,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开展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党史学习教育,达成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3],也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扩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贴近地方实际、结合日常生活,在构筑理解情境中深入浅出地讲授宏大理论的具体内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在教学形式上,高校要积极推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使用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作为重要教学资源来源,依托网络教学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建立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党日团日活动、图文展览、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辩论赛等)、社会实践(课后探究性学习实践和假期研学活动,红色征文、红色调研、红色专题研究等)的协同机制。在教学方法上,高校要坚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以提升教师亲和力,以理论讲授、知识抢答、话题讨论、直观演示、读书指导、参观走访、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方法,综合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体系上,高校要跳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仅仅讲授理论知识以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评价的模式,应该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围绕铸魂育人目标、需要从知识学习上升到价值引领的教学特点,应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培养学生善于思辨、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巧用方法的能力。因此,课例将依托地方革命旧址资源以建构理解情境,分享地方红色故事以激发情感共鸣,梳理地方革命脉络以形成整体认知,进而从对地方党史资源的分析上升到对课本思想理论的诠释上,打造地方特色、联系实际、自成体系又回归教材、彰显思想、突出主旨的教学体系,从中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革命实践中矢志不渝坚守初心使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激励学生从党史学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建功新时代,奋发新作为。

  二、课程教学的内容设计与组织实施

  (一)依托广东近代革命实践,讲授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历程

  首先,结合广东救亡图存的历次抗争,叙述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课前分组,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指引学生了解广东近代仁人志士参与中国近代历次救亡图存的艰辛探索及其失败原因。课堂上,以知识抢答的形式,辅以图片呈现,启发引导学生说出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广东花县人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第一家民族资本的近代工业企业南海继昌隆缫丝厂的诞生、广东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戊戌变法、孙中山在广州的历次革命运动等史实,从中刻画从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进而引申并讲述广东作为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的独特地位和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激发广东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热情。

  其次,引导学生探究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的原因,阐明亟需新的革命理论的时代呼唤。结合前述广东近代革命探索的历程,每组选派代表分别分析讲解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其他小组加以补充完善。尤其重点是,结合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国民党“一大”旧址等场馆资源,分析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屡次失败和接受国共合作,事实上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心路历程,揭示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方案失败的原因。

  再次,联系广东近代社会状况,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具体内涵。结合前述广东近代民主革命实践,同时结合20世纪20年代广佛地区社会状况,采用历史照片展示的方式,讲述我国100年前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封建势力残余、落后的农业国现状、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悲惨面貌,进而阐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引导学生理解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同时,讲解帝国主义侵略是中华民族危机的总根源,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从而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并非对应关系且不能随意调换的原因,让学生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涵有更加准确的认知。

  (二)围绕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建党活动,探究中国革命路线的形成

  结合广东红色人物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以建党百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布置学生课前参观“南粤沃土铸伟业——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图片展”专题展览,课堂上师生共同演绎(尽量调动学生主动乐意讲)如下党史故事:以陈铁军为案例说明“五四运动”对进步青年的思想影响,讲述有“南杨北李”之称的杨匏安在华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事迹,介绍广东继北京、上海后成立共产党地方组织的历程,讲解广东近代工业发展、第一代产业工人诞生、发动工人运动、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史实,继而总结提出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发表的著作,阐明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论依据。引入毛泽东同志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原载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司令部1925年12月1日《革命》半月刊第四期,后成为《毛泽东选集》开篇之作)[4],说明该文写作的背景和重大历史意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下如何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当时党内存在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错误的两种倾向。前者看到了国民党在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影响力,认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人数和力量显得不足,因而过度依赖资产阶级政党而妥协退让;后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显得教条,认为只能发动工人运动,但看到农业国现状也感到革命力量弱小而无所适从。毛泽东同志则敏锐地指出,两者错误的根本原因都是对中国各阶级力量的分析不准确不深入,脱离了人数最多的农民阶级。教师在讲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思想主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中国革命既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也区别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理解中国革命基于农业国生产力水平、阶级力量对比和既定革命目标等现实国情,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分清敌友,既要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又要认识到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的革命热情和其作为工人阶级可靠同盟军的地位,并在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基础上引导他们革命又要提防他们叛变革命,从而才能实现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目标。

  (三)利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东革命实践素材,刻画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结合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的广东红色故事,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和道路的实践探索。结合前述专题展览的素材,搜索并剪辑一些“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的短视频资源加入课件当中,以图文并茂、影音辅助的形式,师生共同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香港海员罢工到省港大罢工的故事;讲述出身地主家庭的“农民运动大王”彭湃主动烧毁田契、在农民运动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的故事;讲述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训学员并点燃全国农民运动燎原大火的故事;说明广州是前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召开地、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中华全国总工会宣布成立地;讲述在共产党人的努力下建立第一所军事与政治并重的黄埔军校故事;讲述叶挺独立团率先出征、北伐从广东走向统一全国的故事;讲述广东讨蒋武装起义首开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先河的故事;讲述被称为“中国的巴黎公社”的广州起义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一起开创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新纪元的故事;讲述中央南方局、中共广东省委协助开辟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央苏区南方战略屏障和战略缓冲地带的故事;讲述广东成为中央红军长征“万里征途第一站”的故事。

  接着,结合华南敌后抗战和解放战争故事,呈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继续完善。继续采取如上图文并茂、影音辅助的形式,讲述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被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之一、全国三大敌后抗日战场之一的华南战场的抗日故事;讲述中共中央、广东党组织及其领导的东江抗日游击队组织的堪称历史奇迹的香港“秘密大营救”的故事;讲述广东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故事;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广东党组织开展游击战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故事。

  如上所涉及的广东党史素材非常丰富,课堂讲述不一定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故可以引导学生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组织学生课后进一步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课堂讲述引用如上史料,重点有二:一是重在勾勒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线索,让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演进历程有一个更具视觉冲击力、更接地气、更真切的了解。二是重在阐释中国革命从国共合作走向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从工人运动转向工农联盟和土地革命、从城市暴动转向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从盲动冒进和教条主义到有勇有谋开展武装斗争的探索历程,从而让学生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有更加直观真切的认识。

  (四)从实践探索上升到理论分析,呈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一是对如上广东党史故事加以宏观整体的理论分析,助力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总结讲授,展现中国共产党从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确立,到逐步形成和完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和革命道路、军事战略的历程,从中刻画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保守秘密、坚贞不屈、舍生取义的英雄品格,缅怀他们牢记初心使命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做出的不朽贡献,阐述中国共产党人在伟大革命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格,激励学生从广东党史学习中深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汲取智慧和力量,建功新时代,奋发新作为。

  二是回应学生所思所想,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课堂教学中应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提问和互动交流。“中国共产党采用什么方法来分析中国国情”“其他阶级也在探索近现代民族复兴之路,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分析方法才如此奏效”“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才能真正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革命的前途是什么”“为什么中国革命不能像十月革命那样攻打大城市”“为什么枪杆子里才能出政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其实不难从课程讲授中找到答案。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的理论讲授知识,引导学生立足理论来分析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论思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是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增强历史自信和政治认同。授课末尾,教师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意义。一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诞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二是“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5]三是完成了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最低纲领”,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师要引导学生珍惜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来之不易的历史成果,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心系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引导学生认识到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党的初心与使命,努力成为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吸收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开拓创新。

  三、课程教学的延展与形式创新

  (一)师生共同参与,做足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能够有效提升授课效果。课前准备采取任务拆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并告知学生完成效果好的小组和个人能够获得表彰奖励,具体任务如下:(1)引导学生分小组梳理广东仁人志士在近代民主革命的历次探索,了解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的基本脉络,分析近代历次探索成败得失的深层次原因;(2)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师生共同参观红色展览“南粤沃土铸伟业——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图片展”,搜集整理课程教学素材;(3)布置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网络资源:“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的“初心粤迹——中共广东百年史话”专题、广东党史网“百年征程 红途粤印”专题。并且,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如上相关知识作为课堂知识抢答、课堂演讲、话题讨论的题目来源。

  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抬头率,教师也要做足课前功课,尤其是精心设计教学导引的相关问题,收集广东素材,制作图文并茂并含短视频的课件,在课件中有意识加入广东党史知识竞赛题目,要以全国性视野恰当准确诠释广东革命素材并回归课本章节内容。教师还要掌握学生的需求特点,打磨课堂教学语言,提升学生课前参与和课中互动的质量。

  (二)鼓励课后探究,推出优质成果

  一是进行课后问卷调查,测评授课效果。教师要收集学生对援引广东素材尤其是广东党史资源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评价、收获、意见和建议,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师生共同探究,教学相长,不断提升教学实效。

  二是引导学生寻访红色足迹,开展研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到部分革命旧址取景,同时借鉴利用现有“学习强国”等各种网络资源(纪录片,现场视频讲解),鼓励学生合成制作“我是红色讲解员”微视频。同时,按照课堂教学提到的诸多广东党史故事,将其筛选分类,按照主题线索加以串联,在讲解党史中彰显伟大建党精神。

  三是引导学生阅读原文原著。在教师课堂上就《中国革命各阶级的分析》加以导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该文,同时推荐《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原著供学生阅读,并对学生阅读中的疑问加以答疑解惑,鼓励学生撰写读书心得。

  四是引导学生尝试红色专题研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参与“红色征文”“红色演讲”“红色研究”等活动,认真挖掘广东红色资源,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地方性视角切入,以小见大讲好红色故事,凝练地方性的红色文化精神。

  (三)建立协同机制,增强学习效果

  以网络学习为载体,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师积极向学生提供“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的更多资源,例如“庆祝建党百年·党史学习教育”频道中“南粤红色印记·每日一学”“广东党史故事”“广东党史人物”“南粤红色印记”等,供学生在课后、周末、寒暑假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探究性学习,弥补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更好拓展课程内容。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各校可结合自身实际,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举办主题班会、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红色专题讲座、校园红色展览、知识竞答、辩论赛等活动。相关校园文化活动应当邀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积极促使将课程内容嵌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张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广东首亮革命文物家底,红色宝藏数居全国前列[n].羊城晚报,2021-06-25(a8).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4-17.

  [4]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02).

责任编辑:苗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