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教育教育养正 -www.凯发

养正教育教育养正 -www.凯发

  养正教育思想,即通过培养人的正能量,达到正气教学、正气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该思想结合了本人21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与个人生活修养,在实践中逐渐行之有效。

  一、养正教育思想的来源

  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在《后汉书·第五伦传》中写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正气,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以此培养学生的浩然正气,达到养正教育的目的。而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也提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同样的,少年满怀正气,则社会充满正气。

  在中华文化传统教育中,“蒙以养正”的理念源远流长。最早见于《易·蒙·彖》中:“蒙以养正,圣功也。”意思是说,如果从小就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正确的引导,长大以后就可成为“圣人”。依照现代语言的解释,蒙以养正即指通过启蒙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学生纯正无邪的品质,便是治蒙之道。

  二、养正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无论是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课,还是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其学科的核心素养,都集中反映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与养正教育息息相关。

  第一,培养政治认同的素养。通过学科的情景和理论帮助学生从政治立场认同国家,认同中国共产党,确信由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的,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使学生了解什么是“正”。

  第二,培养理性精神的素养。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全面认识生活。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但由于受年龄和阅历所限制,他们的自我认识很可能是不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完善,观点和判断也许有失偏颇。因此,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就是让学生能够发自内心地理解什么是“正”。

  第三,培养法治意识的素养,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公民应用法治精神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但人是有惰性的,难以仅靠道德去时刻规范自我行为,“法”便成为了社会有序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生活在现代社会,法治意识是每个公民应有的素养,要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正”人。

  第四,培养公共参与的素养。参与是一种生活能力,是合格公民的集中体现。公民有序的参与,将成为公民有力处理各种公共事务的有效途径、方式和规则。行动与认知是相互促进的,日常学习的知识需要通过实践深化,实践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学生之“正”,不能仅靠理论和说教,更需要体验、实践。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素养,增强参与意识,培养参与能力,让学生成为一位“正”的合格公民。

  三、养正教育思想的实践

  1凝练教学思想,教学风格独特

  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凝练教学思想,治蒙之道始终作为我教育的置顶追求。为此,我不断探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尝试创新。教无定法,形式与内容的默契,才会让自己的教学成为独特的风格,庄谐相生便可让核心素养在快乐中生成,以机智、幽默培养孩子们明辨是非的价值观。

  2专业素养过硬,教学成绩卓著

  从教21年来,我在担任学校中层干部的同时,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是政治学科把关教师,连续13年负责把关毕业班教学,所任教班级成绩突出,先后培养出十多名中考政治状元,为学校近年来骄人的中考成绩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人受聘为广州市越秀区政治学科初三中心组成员,多次被评为教研积极分子,并被《中学生报》评为最佳政治编辑。辅导学生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中多次荣获奖项。

  3倾心教育科研,注重教学改革创新

  近五年,我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或者参与研究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5项,包括《强化运用自我认识智能实现中学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构建》等,都取得了可喜成效。同时,撰写了《浅谈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等6篇论文发表于省级学术期刊;另有6篇论文在广东教育学会学术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连续3年主编《广东省中考时政热点专题复习》教辅资料。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的养正教学思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学习、反思、完善。

责任编辑: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