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走班”任纷纭,荆棘丛里向前行
我们提出“生态走班”,有这几个目的:1.重构学习空间。依托校园环境和建筑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建设,将其打造成适合学生学习的场景、环境育人的校园文化。2.创建学科教室。依托现有教室和功能室,按照学科特点进行分布和布置,强化氛围营造和资源利用,建设便利于学生学科学习的场景,学生按班级到学科教室上课。3.打造润泽课堂。立足“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建设和谐润泽的生态型课堂,构建丰富的课堂学习模式。4.提升核心素养。结合教育部提出的中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校学生的实际,利用学科教室的便利,编制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通过调研和培训,师生达成初步的一致。学校成立课题项目推进领导组,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实施,分四个模块实施小组,即空间模块组、管理模块组、教学模块组、评价模块组。模块管理者就是子项目的实验者,边做、边研、边改进,设计实施方案,编制项目指引,检查细化表、周结报表等,一场变革就这样悄悄地开始了。
二、学习空间重建构,校园处处是课程
未来学校是近年来学校建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趋势。空间是未来学校的重要一维;重构学习空间,让校园的每一处都成为学习的场景,是不可或缺的中心任务。
校园建筑呈“玉”字型,精致典雅。根据建筑和场地的功能自然分区,相互贯通,建设了师生活动、学习的“四区”“四厅”“四园”“八景”。
天区:楼顶花园3000平方米,包含有百花园、百草园、百蔬园;地区:一楼地面广场和架空层,包含有国学厅、中山厅、科幻厅,由初心园(水景观)联接,打通传统与未来;静区:办公区,矗立着孔子像的师表厅;动区:运动区,包含田径运动场和篮球场。
师生在楼顶植物园上《诗经吟诵》《植物辨识》课程,生物社团学生种植和管理蔬菜和中草药,在初心园上《苏州园林》,在科幻厅上《古代天象》《科技小发明》,举办科技节;在中山厅编排历史剧《庚子首义》;在孔子像前举行初三学子的“吾十有五而至于学”志学礼;在三味书屋前开展经典诵读,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生的作品也成了学校一道道靓丽的景观。科幻厅摆放的是由steam社团师生亲自制作的“未来城市动态模型”,融合了量子通信、海绵城市、飞行住宅、智慧农业等多种元素构造;海洋社团以盐田港和大梅沙为原型制作了“湾区潮”巨型模型,采用真海水、海沙,演示潮汐形成、珊瑚鱼类、湾区经济带发展等;学校拿出一块10平方米的地方给考古社师生使用,刘冬雪老师是考古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她带着孩子们亲手制作古代陶罐器皿,埋了挖,挖了埋,并建构了一片新石器时代居住区。
学校打造校园八景,为师生营造了优美典雅的育人环境,每一处都极具匠心。
三、学科教室大改造,谁知此中奥妙深
我们将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的行政班级改为以科任教师管理为主的学科班级。因地制宜,采用双班制走班模式,打造学科教室。
一是根据不同场地确立三大学习中心:教学楼的文化学习中心、实验楼的实验学习中心、体艺楼的体艺学习中心。
二是相关课程进入相应的中心学习,实验楼不再是传统只做实验的地方,同时承担了理化生实验和教学双重功能,另外建设了steam实验室、创客实验室、历史戏剧实验室、地理演示实验室、作文教室、阅读教室等多种特色教室。教学楼以分层布局的方式改造,二至五层分别是语、数、英、史、地教室,每层八间同类学科布局。体艺课程在相应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运动场(馆)进行。
三是进行学科教室布置。目的有三点,为了学习有感觉,为了学习更方便,为了学习更科学。在建设学科教室时作了如下改造:(1)走廊摆放学生物品柜,靠窗一排建设学具柜。设置物品柜是为了走班减轻书包分量,将半天不用的东西存放在其中;设置学具柜主要是倡导学生制作学具、小作品进行展示,以及进行学科图书、学生学习档案袋等其他资源的存放。(2)公告栏,包括班规、课表、班委、值日等,全部按照学科的需要布置;(3)展示栏,原来的班级黑板报和走廊展示栏,改为学科作业作品展示和演示墙,随时使用、随时更换、自主管理。为了营造氛围,历史和地理课都将窗帘更换成定制的地图窗帘。
四是进行自主管理。学科教室以学科老师主管,成立各自的学科班委,细分职责,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管理项目包括卫生管理、公物管理、走班管理、安全管理,德育处和年级组加以检查和评比。关于走班管理,制定了《学科教室班规》和《走班十禁令》。
五是行政班级保留。原有行政班级保留的优点一是走班必然带来班级管理、班级凝聚力的弱化,班主任毕竟是班级的灵魂,保留行政班建制利大于弊;二是行政班是在早读课、班会课、自习课、团队课、活动课、考试课等情况下集中举行,班主任自始至终还是协调各科任教师的中心角色。
四、润泽课堂见智慧,六个模式定乾坤
一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从结构看,我们实行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四人包括1a(优等生)、1c(学困生)、2b(中等生),实现优等生帮助学困生,中等生互助并进行学习行为的监督,这就是常态性的合作模式。从形态看,“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方式主要适用于不同主题或任务的合作,“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适用于同主题或任务的竞赛或分享。从过程看,小组合作不只是在讨论环节,而是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二是单元探究学习模式。通过推行“一单元一探究”的活动,问题与知识生成,学习与研究结合,课外调研与课内呈现衔接,最终形成单元探究学习模式。
三是理科实验学习模式。该学习模式的特征为知识清单化、实验切片化、结论成果化。知识清单化要求知识不是由概念讲解记忆得出,而是通过实验清单的完成得出;实验切片化是指实验不是专门的课程,而是融合在知识的教学中间,同时多项多次切片完成,包括体验式实验、预防式实验、验证式实验、巩固性实验等;结论成果化,是指无论知识学习还是实验报告,都以成果形式结晶,逐步积累,形成实验报告。
四是文艺体验学习模式。初中生的思维方式从直接经验向理性思维转变、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过渡,对他们来说该学习模式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和手段,可以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
五是学具教学学习模式。学具不光指制作的物品,也可指随时随手利用的教室环境部分,当学具建构一种场景和意境,蕴含了新的意义及教学价值时,就是具意;在学具制作、使用和创造过程中,融入了师生的生命情感,并塑造了师生的灵魂,这就是具身。
六是信息技术学习模式。我校主要通过大数据课堂观察开展网上听评课和教学行为效果诊断。我们打造全覆盖无线网络环境,进行全学科式的大数据学习,开展琢玉式校本研修。
五、核心素养量身评,生态教育显匠心
学科教室的创建,为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地提供了便利条件。初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制定,是创建学科教室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开展学科教学的纲要和标准。
一是明确学科素养的基本框架和要点。以国家核心素养为指导,结合教材单元内容,编制各个学科的素养要点;结合六类课堂学习模式,编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学习素养要点。
二是设计各类素养评价活动和检测方式。学校要求每个学科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制一套学科素养成长记录袋,设计问卷和访谈、作业和测试、表现性作品,以及各类过程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长期的跟踪诊断和评价。
三是根据评价结果提供课堂改进计划和学生帮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结果,提高了教师对学生的认识水准线,不再局限于“一试题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而是总体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思维缺陷与否、学习方法得当与否;评价结果为学生学习计划制定、学科分层教学和分层作业布置提供了依据,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我校由此重新设置课型为正授课、巩固课、自习课和培补课;布置预习题、当堂范例题、当堂练习题、课后分层巩固题、分层检测题等不同级别的作业。
责任编辑: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