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进校园,让“双减”落到实处 -www.凯发

家长进校园,让“双减”落到实处 -www.凯发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义务教育阶段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教育行业内卷严重,各种课外培训机构泛滥,给家长和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对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双减”),重在打破教育行业的内卷现象,为教育减负。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不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

  开展家校共育不仅是学校的诉求,更是教育发展的要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过去,家长忽视了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发展家校共育势在必行。家校共育是加强家庭教育的体现,其关键在“共育”。为切实贯彻“双减”政策,家校如何合力打造优质教育环境成了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一、加大宣传力度,督促家长真正行动起来

  多数家长大力支持家校共育,但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思想的认同,行动上却置身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校共育的认识不够深刻。家校共育的关键在“共”字,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进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品德的形成。沐彬中学的成功正在于它真正认识到了在家校共育的推进过程中,需要家长真正以身作则,陪伴孩子学习和生活。学校理应积极向家长宣传这一作用,而教师也应当积极配合,助力家校共育的开展。例如沐彬中学向家长阐述了家校共育的优势,安排具体工作,让家长“动”起来。学校可以组织家校共育理念的宣讲,组织家校共育的培训,让家校共育的概念在家长心中生根发芽。也要向家长发出倡议,主动邀请他们加入教育工作,抽时间陪孩子读书学习,作出表率。

  二、加强家校沟通,合理分配工作

  对于家校不清晰自己在教育中定位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加强沟通。首先,要清楚家校共育的核心是学生。家校共育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平等的存在,如何让孩子真正减负是他们的目标。为这一目标,家庭和学校一直在共同努力,可却没有将力量发挥到最大。家长不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去完成;学校也未说明家长需要做什么,一味苦恼教育如何开展。对于上述问题,沐彬中学给出了解答。学校结合了高三学生实际情况,总结了需要家长做的工作,再发出倡议,给了家长一个选择。这样的做法既省时省力,又解决了家长的困惑。未来的发展中,家校也可以合力一起打造一个合作平台,例如开办家委会、创建家委群。家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保持紧密联系。家校合作过程中有问题不逃避,要增加交流,商讨各自的职责与任务,细致划分家、校各自负责的工作部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情不重复。就比如学生厌学这样的事,我们教师的劝阻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逃避这一问题,此时家长就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谈心,带孩子出去散心以及告诉他们自己的经验教训来解决这一问题,效果肯定比只有学校劝解要好。在沐彬中学的例子里,老师很难解决学生自习时专注度不够的问题。一个课堂有很多个学生,却只有一个老师,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此时有家长在一旁提醒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就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家长起引导作用,学校起传授知识的作用,这都是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慢慢探讨出来的,家校不可能一开始就配合完美。在交流沟通中,家、校能找准自己的角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双减”政策的落实。所以家、校一定要注重沟通。

  三、进行创新探索,打破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化

  家校共育是实现“双减”政策、提升教育质量的一大关键,也是一大难点。过去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中很少出现家庭的身影。家校共育提出后,人们迫切地寻求改变,希望立刻将家校紧密联合,快速有所建树,却没考虑某些开展方式过于表面。只是在日常学习中例行开展家长会、家庭活动日,学校和家长很可能会将其当作(下转第110页)(上接第5页)任务来完成。沐彬中学的创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他们让家长协助自习管理,参与学生的教育过程。家长进校园的成功也让我们意识到,让家长真正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的形式是切实有效的。探索者们可以从这一方面切入,找到一些新型的方式,而不是还依照老旧的表面功夫。例如开展家庭读书活动,倡议家长在空闲时间陪着孩子去图书馆阅读喜欢的书籍,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提高文学素养。或者陪伴孩子去往大自然,放松心情,拥有更好的精神面貌。上述的家庭教育均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我们老师的教育工作打好坚实基础。沐彬中学的做法也启示我们,要从实际有效的方面着手,而不是做空而泛的事情,那只会变成无用功。

  总而言之,推动家校共育的创新发展是必要的,我们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配合学校向家长宣传。在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上涌现了许多如沐彬中学这样的优秀案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经验。家校共育在获得大众认可,鼓励家长参与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家校的联系、沟通不到位,家校合作的形式需要创新,需要探寻最优质的方式。家校共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在未来的发展中,家校应继续寻求更好的合作,共同努力为学生打造最高效、轻松的学习环境,切实做到减负,将家校共育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注:本文为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专项科研项目课题“家校融合的教育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bqw2021xzg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