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学生军训活动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赋予的政治任务,又是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国防观念的重要途径。立足时代之基,把握时代之变,回答时代之问,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东机电职院”)营造自由全面发展的军训育人环境,坚持立德树人,让军训育人的短效成果发挥长效作用,唱响新时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的主旋律,展现机电青年挺膺担当的新形象。
把稳军训思政小课堂的“方向盘”
烈日骄阳淬青春,专题讲座正身心
广东机电职院为确保军训思政小讲堂的顺利开展,前期在“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中,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安全教育体验展厅,营造科技感强、实用性高的沉浸式体验课堂。军训期间,学生在获取军事理论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国防安全意识,凝聚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的思想共识,打好“软硬实力”组合拳。培育正确的国防军事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政教师们用“家常话”解读“大道理”,以“青言青语”厚植家国情怀,努力将党的好声音传递到全体新生心中;把稳思想之舵,引领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永远在路上。
应急救护进军训,筑牢健康守护墙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是构建新时代、现代化、高质量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作为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广东机电职院在学生军训内容中增设心肺复苏、应急救护技能培训讲座,为新生讲授了心肺复苏、外伤处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流程,建立“点—线—面”立体协同的课程思政资源库,织牢德技并修的育人之网。在实操过程中,新生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场景演练、理论问答,有效提高学生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实现生命安全健康教育知识、应急救护技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在活力体验中树立正确健康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应急技能,筑牢健康守护墙,把军事训练与应急救护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生命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多措并举齐上阵,织密校园禁毒网
学好禁毒第一课,走好人生每一步。最好的毒品预防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学生心里种下“禁毒”的种子,帮助他们筑起“拒毒”“防毒”的心灵城墙。军训期间,广东机电职院积极开展禁毒法制教育,以“六个一”的形式组织学生参观一次禁毒科普馆、开展一次禁毒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毒品预防海报设计大赛、开展一次禁毒教育讲座、观看一次禁毒题材影视作品、开展一次禁毒知识竞赛,坚持军训与安全教育同行、与禁毒教育同向、与毒品预防教育同步。扎实开展禁毒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借助育人内容与实践资源深度融合,将无形的思想灌输转化为有形的实践体悟,让“拒绝毒品,从我做起”的观念在心中深深扎根。
参观完禁毒馆后,有学生表示:“观看完毒品仿真模型、图文展板、视频动画后,多角度了解了毒品的性质、种类和危害,一定会将所学内容积极主动普及给身边同学,将禁毒知识带回校园。”
找准军训社会大课堂的“金钥匙”
热爱国防铸军魂,磨砺意志强体魄
清晨,广东机电职院2023级学生15公里大环线行军拉练的号角,在两发礼炮声里正式吹响。随着一声令下:“全体都有!按既定方案执行,出征。”行军拉练正式启程。各连队高举连旗,队伍整齐,步伐坚定,目光如炬。
迷彩青春扬斗志,意气风发少年行,拉练结束后,新生感触深刻:“行军拉练最大的挑战是对我们意志力的磨炼,一开始以为拉练就像秋游一样,经历过之后才知道其实根本不简单。拉练考验了我们个人毅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行军过程中还需要躲避烟雾、爆破等一系列特殊情况。整个拉练虽然感觉很累很辛苦,但我们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我们每个人都很棒,继续加油!”
一身戎装,一腔热血,何惧路远,百炼成钢,一声声“一二三四”,耳畔的号声气贯长虹,这是广东机电职院青年的青春色彩。新生们精神抖擞,走出校园感受社会大课堂的洗礼,用脚步丈量坚毅,以实干诠释担当,这是意志的磨练、精神的激发,更是品质的培养。行军拉练的一脚一印之间,让2023级学生锤炼了过硬本领,磨砺了顽强意志,为迎接全新的大学生活拉满战斗力。
消防演练不演戏,实践育人见成效
“电动车自燃了!”11月8日,广州市白云区沙太路人行道的一辆电动车突然自燃,弥漫出浓浓的烟雾。刚好路过的广东机电职院四名学子,上前查看发现明火有变大趋势,立刻上前开展灭火行动:一人留在原地呼唤其他人帮忙,其他人跑到周边的商铺寻找灭火器。拿到灭火器后他们提着十多斤重的灭火器冲回起火区域救火,因为操作得当,火情得以控制,他们沉着应对险情,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
这四名学子都是设计学院大一的新生,“前一天我们学校刚刚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在活动中,我学习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演练时自己记住了使用灭火器的口诀是:一提二拔三握四压,这次遇到火情时就是按照这个步骤使用操作的。”
在军训期间,广东机电职院开展“消防进校园”系列活动,不断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标。消防救援总队指战员走进校园,通过开展消防演练、宣讲消防安全知识、推广消防疏散逃生操等方式,设计了防爆、火灾仿真模拟现场场景,启动声光报警、疏散引导等应急工作程序,营造紧急逼真的气氛,增强学生应急避险与安全自救能力。军训把育德、修技融入消防演练的全过程,提升了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实效,展现出了广东机电职院学子学以致用的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是新时代青年担当的生动体现。这一举动在社会群体中引起强烈反响,温暖了人心,传递了正能量,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提振军训文艺强基铸魂的“精气神”
军歌铸魂心向党,红歌礼赞声嘹亮
有一种旋律,总是不经意间萦绕心头,回肠荡气;有一种乐曲,时而热血铿锵,时而侠骨柔肠。每当听到军歌嘹亮,心中就有豪情激荡。军训期间,广东机电职院举办红歌合唱比赛,新生们用青春、热血谱成乐章,用奉献、奋斗唱响乐曲,高燃全场,提振热情。强国有我在,后浪有新声,《强军战歌》《祖国不会忘记》《团结就是力量》《歌唱祖国》《游击队歌》《我爱你中国》……一首首红歌此起彼伏,响彻在校园各个绿荫大道上。新生们用凝练集中、铿锵有力、热情奔放的歌声表现出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战斗作风。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新生们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歌声,喊出青春的宣言,在一场异彩纷呈的“迷彩”盛宴中,让青春绽放最美光彩。
诗诵青年筑信仰,风华正茂抒豪情
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首振奋人心的诗词,带给我们无穷的力量。广东机电职院借诗词的力量,启迪学生智慧、温润学生心灵,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审美共鸣,抒发新时代青少年的志气。新生们神采飞扬、绘声绘色地朗诵了《我的南方和北方》,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们表达了对祖国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祖国丰富文化的赞颂;《美丽中国》中那一幅幅扣人心弦的画卷,通过新生们清泉沁脾、娓娓道来的朗诵,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声声入耳,句句铿锵,传承经典,逐梦未来,在诗词朗诵的潜移默化中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多元的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活动中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者、弘扬者。
聚焦推动学生以技圆梦的“新引擎”
淬炼青春正当时,强国有我向未来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技能世界中,职业教育面临着重大挑战,一是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渗透到每一个领域;二是中国社会传统和现实唯文凭、唯升学的评价取向,而职业教育面对的学生又往往存在学习动力和学习习惯等问题。那么,既要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还要求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德技并修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本次2023级学生军训,广东机电职院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和获得感,围绕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制定了详细的军训课程方案,将国防安全、网络安全、医学健康、心理知识等主题教育融入到军训各环节中,不断探索拓展国防实践教育新形式。
广东机电职院不仅围绕这一问题来设计专业教学体系、课程教材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还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技术技能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可迁移性。军训期间,018仿真歼击坦克车、肩扛式火箭筒入驻广东机电职院校园,这让军训在科技强军的加持下,赢得新生们的热捧。他们在专业指挥员的指导下组成“反恐突击队”,一场惊险刺激的“反恐大片”在现场上演,枪声、爆炸声、坦克轰鸣声此起彼伏,硝烟四起、险情不断,令人应接不暇……这不仅展现了学校学生顽强拼搏,敢于挑战极限、捍卫祖国和平与安宁的豪情壮志,更是激发了他们探索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的工匠精神。在技术变革与教学改革同频共振的良性机制下,新生们纷纷表示希望未来能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德育浸润技术,理想托起技能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新阶段,德技并修是体现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特征。广东机电职院强调学校的育人和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坚持育德与修技并举、立德树人与服务经济社会并重,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要求。为了真正达到以技圆梦实效,在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背景下,广东机电职院为广大学子积极打造健康向上、内涵充实、具有时代特征和机电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学生“以技圆梦”的筑梦人。
一直以来,广东机电职院的军训工作本着“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军训作为新生入学的第一堂必修课,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习国防法规、军事思想、国际形势与军事高技术知识,还能在训练场上磨练听党指挥这永不变色的军魂意识。广东机电职院将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督导检查为手段,不断打造学生军训综合育人优良阵地,营造中国式现代化青年担当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魏家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