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以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www.凯发

中职学校“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以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www.凯发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共同富裕是2035年到2050年的目标,都鲜明地体现了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根本价值取向。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

  推进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有效且直接的帮扶方式之一就是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实现“富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多渠道缩小贫富差距,对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措施及成效

  (一)贯彻执行国家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成立“爱心基金”

  清远属于粤北山区,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8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也有一些城市户籍学生是因家庭变故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成立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学生资助的管理机构,严格按照省、市的文件要求规范发放奖助学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学校2019秋季学期享受国家免学费人数5394人,国家助学金387人,共发放助学金387万元;2020春季学期享受国家免学费人数3937人,国家助学金394人,共发放助学金394万元。2021春季学期享受国家免学费人数5822人,国家助学金354人,共发放助学金354万元。学校还为22名英德市九龙镇大湾精准扶贫对象减免学杂费1265万元。学校建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设立“爱心基金”,成立“爱心基金”理事会,制定了《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爱心基金”管理章程》,近三年,学校“爱心基金”资助30名因突发事故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金额为105900元。为农村、城乡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等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加强“德技并修”,提高就业质量

  在2021年4月举行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里,习近平对加强职业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品德和技能的培养。学校的基础文化课程体系建设,着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价值引导、职业修养、历史传承、情感体验和审美崇尚等情境化、人文化课程建设,重在职业素质养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着力于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模块化课程建设,重在职业能力培养,加强技能的教学,让学生有一技之长,走技能成才之路,使学生成为“德技并修”的有用人才。加快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积极组织学生考取专业对口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汽车维修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四级)、铣工中级(四级)、车工中级、茶艺师中级(四级)等,2019-2020学年,学校应届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607人,职业证书获取率为6803%。

  学校作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粤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龙头学校,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定期进行企业调查,为一技之长的学生谋求高质量的就业单位和岗位,为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人才“传送带”。2020年,学校共举办2020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22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学校2020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率8123%,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523%,初次就业起薪3015元。毕业生已经或正在成长为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员工,深受社会、企业及用人单位的好评,较好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的目标。

  (三)拓宽升学渠道,搭建学生学历提升的立交桥

  学校坚持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战略,通过3 证书、三二分段、自主招生等方式,鼓励学生学历提升。2019年,198名学生参加“3 证书”高考,录取率达100%。2021年学校共有901名学生通过“3 证书”、自主招生等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

  有效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改革,与省职教城的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职业院校洽商中高职衔接,加强自主招生、三二对接贯联合通的人才培养,让更多的中职学生实现大学梦想。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服务,为低收入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学校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功能及其配套的管理制度完善,学校作为清城区社区学院培训基地,积极配合政府及社会开展社会培训和相关技能鉴定、考试等工作,为低收入人员进行保育员、电工、普通话等职业培训,提升低收入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学校社会服务范围覆盖清远市区、英德、佛冈、阳山、连州、连山、连南等区域。2018年26902人次,2019年社会服务28620人次,2020年社会服务31632人次,社会服务项目和人数逐年上升。

  (五)推进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工作

  习近平同志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学校派遣扶贫工作队到英德九龙团结村、大湾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多样的扶贫工作方式,切实为贫困户办实事,结合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增加贫困户的家庭经济收入,深入落实“二不愁、三保障”工作,共投入资金约18万多元,帮助扶贫村改善办公设备、小学设施、道路改造等;接收英德九龙、大湾的贫困学生共22人到学校各专业就读,智力扶贫;推进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对34户帮扶对象的危房改造完成;保障贫困户享有饮用水安全、有电用、有电视信号覆盖、有网络信号覆盖、有稳定收入来源或最低生活保障。

  学校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试点工作,分别与连南职校、连州职校、佛冈职校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精准协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搭建了“专业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育人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享。2019年5月,学校与连南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结对子”暨互帮互助协同发展框架协议,构建领导班子互访交流机制,开展业务部门对接,选派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的中层干部到连南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担任教学副校长,指导教师竞赛、组建专业教研组、修订各专业人培方案、申报市级课题、指导开展招生工作、申报新专业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促进了连南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反思及努力方向

  (一)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职业教育不再是“低水平”的代名词,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格、办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从家长和学生方面看,仍然普遍存在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观念,普职分流导致家长焦虑使“教育内卷化”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就是对职业教育认识偏差的证明。通过思想工作引导及一系列的举措,提升大众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重新认识职业教育,使学生与家长充分认清技能培养带来的好处,以更大热情认可和接受职业教育,为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大量应用型人才,促进国家发展。

  (二)提供多样化、便捷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从培训对象看,职业教育仍然主要面向校内人员或附近的社会人群,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人员覆盖面还不够广;从培训项目看,受到师资和设备的限制,开展技能培训的项目相对有限。需要逐步打通培训的瓶颈,增加培训项目,实施送教下乡,改善低收入人员获得职业技能培训的多样化和便捷性。

  (三)继续深化专业改革

  有的专业设置跟不上需求变化,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侧不相适应。积极对接地方产业,重点聚焦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紧缺人才调整专业设置,提升专业与区域特色产业匹配度,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深化“三教”改革,“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激发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潜能。

  (四)不可忽略精神生活的富裕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全面富裕。物质的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但只有物质生活的富裕,背离了现代文明的要求。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之后,精神生活的富裕程度决定了人们富裕以及幸福程度。如果只注重物质富裕,而忽略了精神生活富裕,不但与共同富裕的本质相违背,而且会滋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国家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也要重视精神生活的富裕,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开展丰富而积极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自身文明素质,促进全面富裕。

  参考文献:

  [1]陈子季.坚定不移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类型发展[eb/ol].中国教育报,2021-08-04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1/2021_zl47/202108/t20210804_548835.html.

  [2]刘永富.以精准发力提高脱贫攻坚成效[eb/ol].人民日报,2016-01-11.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6/01/id/1789360.shtml.

  [3]夏庆宇,桂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新生贫困问题对策研究[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0(2).

  [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人民日报,2020-11.

  [5]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青年专项课题组 .职业教育助力减缓相对贫困[j].政策瞭望,2021(5):52-54.

  [6]周旭 .做好教育“缩差共富”大文章[j].今日教育,2011(09):8-14.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