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之河悠悠荡荡,一不留神发觉自己已站在了不惑之年的门槛上。如同一个不肯长大的孩童,我彷徨不安,迟迟不肯踏进中年的大门。害怕跨过了这扇门,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是该沉下心来,努力坚守成为山坳人家?还是一鼓作气,把山坳当作新的起点,奋起攀登,不到顶峰誓不罢休?两条路,有各自的风景,也有各自的艰辛。
近两年,或许是因为职业发展经历了断崖式落差,我第一次在工作上感到力不从心。在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从原来的农村完全中学调入县城一所初级中学任教,教学对象由原来的高三学生变成初一学生。工作的重心也从原来引导学生克服高考路上的重重困难、敲开大学之门,变成了与叛逆期的“神兽”们一起升级“打怪”,陪伴他们穿越暴风骤雨,顺利抵达青春的彼岸。
好长一段时间,我处于“兵荒马乱”中。每天都被繁杂琐事缠身,被各种表格淹没,被各种信息“催命”,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精心备课、认真组织教学。此外,还要忙于处理学生们捅出的种种娄子,忙于跟孩子们谈心,与家长沟通,期望能各个击破,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但初中生与高中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让我的努力如一拳打在棉花上般疲软无力。
我以为慌乱、焦虑与自我怀疑,是磨合期阶段必然的心态。直到后来我才惊恐地发现,即便我已适应了环境,能轻松应对各项教学工作,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我的内心仍然紧绷着,不快乐。曾经那个一站到讲台上就变得神采奕奕嘴角上扬的我不见了。甚至,一直喜欢写随笔,并因文笔有些许“灵动”而颇感欣慰的我,也面临着才思枯竭的困境,写出的文章平铺直叙,干瘪无味,缺乏肌理,缺少打动人心的力量。身心俱疲的我仿佛陷入了职业倦怠的泥潭,奋力挣扎却找不到内驱力。
我开始苦苦思索,在灵性成长的书籍中寻找答案,直到读完陈海贤的《了不起的我》,才真正解开困扰已久的心结。原来,因为工作的变动,过去我熟悉的应对工作的模式,已不再适用于新的教学环境和对象。但还不能自如构建新的应对方式的我,感受到了威胁,所以变得无比焦虑。一个人越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就越容易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难以真正改变自我。
于是,始终悬着一颗心的我,就像一个随时保持警戒的士兵,像一把准备好上膛的枪、一张拉满了的弓。还没有等到问题真正出现,自己已经内耗掉了太多的能量。
事实上,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我就很清楚地知道:教育系统本身是一个无法逃离的“内卷化”的系统。
以高考为例,高考本质上属于典型的选拔性考试,却采用了合格性考试的大纲模式。考试的内容是大纲既定,试题的区分度并不高,导致学生只能利用更多的时间,通过反复刷题训练来争取更高的分数,从而陷入精细化却无意义的“内卷”。高考如此,中考亦是如此。
所以,选择了教育事业,就意味着心甘情愿,过着既不能躺平又不能卷赢的45度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网上将45度人生解释为:很多人在当下面对疯狂内卷时,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然后卡在中间45度姿势的尴尬状态。但于我而言,45度的人生并不是一种无法言喻的尴尬。相反,它是彻底“躺平”的0度与拼命“内卷”的90度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45度人生,让我可以按自己的节奏与步调行走,在努力的同时拥有喘息的空间,保留一份理智与热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才能不被时代的洪流淹没,陷入教育内卷的漩涡。
回首来时路,在2010到2020年的十年间,有六年时间我都待在升学竞争最为激烈的高三,担任班主任和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最让我骄傲的是,两个女儿都是伴随着高考备考出生的。但这十年,对我而言,却是紧张有序又无比充实幸福的。或许是乡镇的那份自带的舒缓而治愈的乡土气息,过滤掉了原本的紧张和压力。哪怕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哪怕他们的身心成长总是在波谷和波峰之间交替叠加、蜿蜒向前,我总能以师者的从容淡定,引导他们调整身心,鼓励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一步步靠近梦想。
这十年,我在学生们的身上遇到了年少的自己——简单纯粹,笨拙忍耐,却以种子般的坚毅积蓄成长的力量。这十年,我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后跑步踢毽球,鼓励他们在平凡紧张的日子里,拾起快乐的浪花朵朵。这十年,为了让学生不被教科书灼伤,我分享我所读过的美好文字,以师生共读的方式打造属于我们的“心灵花园”,希望他们喜欢上阅读,在人生路上习惯于书的陪伴与指引。这十年,每到假日,我总能享受到学生们簇拥的热闹。我喜欢与毕业后的学生促膝而谈,不管是大学的新生活,工作的趣事,还是感情的波折,婚姻里的困惑,我都会静静听他们诉说,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建议和帮助。
这十年,我常常挤出时间去旅行,去北京、天津、桂林、北海、厦门、张家界……在旅行中,我可以抛开所有的社会角色,从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琐碎中抽离,“既不妻,也不母,既不贤,也不良”,我只是我自己。在旅行中,我无意摒弃什么,也不为真的求索什么,但总能在累了倦了时,让心灵得到短暂的休息和放逐,然后提醒自己,重拾简约的心境,淡然的情怀,在恋恋红尘中做一个精神灿烂的人。
我喜欢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描绘给学生。我知道我眼里的光不足以照亮学生内心的小宇宙,但却能让他们感到殷实的亲切和温暖。
这十年,是我与学生共频成长、双向奔赴的十年;这十年,是我滋养心灵的幸福十年;这十年,是为我职业生涯打下明亮底色的十年,更是让我坚定自己教育理想的十年——做一个简单幸福的老师,过一种简单幸福的教育生活。
当记忆之门缓缓打开,那些美好的过往,那些累积起来的小确幸,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张柔软而温暖的云毯,接住了正在无意识下坠的我,让我的身心慢慢舒展,变得轻盈灵动起来。
在那一瞬间,我才突然明白:原来,我真正丢失的,是我曾经一直拥有却未曾放在心上的松弛感。
如果说,松弛感于曾经的我,是找到工作、生活与自我成长的平衡点,让心灵处于一种自在、安定、舒适且充满活力的状态——那么,如今重拾松弛感,则是“此心安处是吾乡”,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变迁,仍然安教乐教;是面对压力应激事件时,能有效应对和适应,保持“心理弹性”,不拧巴、不焦虑、不内耗,达到情绪上的平衡状态;是在警觉到自己处于无效努力、陷入过度紧绷状态时,及时按下暂停键,努力向内寻找自我掌控感;更是不惧不忧,把精力都专注于当下该做到的事情,在尽心尽责后对结果释然。
这样想时,我不再忧心忡忡,也不再纠结于踏入中年之门后选哪一条路,而是明白,在两条路之间还有很多种可能,比如,选择跟着自己的心走,做一个清醒而独立、不被世俗所裹挟的老师。
因为喜爱,所以坚持。
年少时,一直以为坚持是义无反顾,是“咬定青山不放松”;而今我才明白,坚持就是末路不倦怠,暗处不苟且,哪怕犹豫着、退缩着、心猿意马着、一步三停着,也要努力往前走。
至此,我的脑海中涌现出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一句话:
“如果我别无所长,至少我永远保持着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新奇感。”
我愿,以此自勉。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宪梓中学)
责任编辑:晁芳芳